筑梦未来展想象之翼绘远大梦想今晚

金秋九月,是收获的季节,是喜悦的季节。9月9日,西康园再次接到《今晚报》小作文栏目传来的喜讯,我校五年四班张柏诚同学的《在月球过中秋》一文被《今晚报》杜记者采纳,刊登在“开学第一课:畅想空间站”专题版面中。

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”。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大师。在想象的世界中,他们天马行空、“大开脑洞”,用童心、慧心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来欣赏这篇佳作,一起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驰骋。

在月球过中秋

和平区西康路小学五年(4)班张柏诚

“地球真美!”我在“嫦娥八号”探测器上看地球是美丽的蔚蓝色,一片红色光辉出现在白天与黑夜之间的云层上,这就是人们从地面上看到的晚霞。

随着蓝色、红色渐渐消失,探测器到达了月球轨道,开始环月飞行。如此近距离看到月球,我的心情格外激动,它可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很多、亮很多!今天是年9月22日中秋节,刚上大一的我,以“全国航天科普知识竞赛第一名”的身份,受邀参观中国在月球上的科研基地。自从年12月“嫦娥五号”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,我就期盼着“奔月”这一天的到来,此刻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降落下去了!

我随着上升器和着陆器在“嫦娥五号”探测过的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附近着陆,这是月球上最大的“月海”——一片比较低洼的平原。这里好荒凉,没有河流,没有树木花草,也没有声音,空旷而寂静。我感到很孤独,顿时没了兴奋劲儿,而且身体失重得厉害,一会儿上一会儿下,寸步难行。“把宇航服调成步行模式!”我的耳边传来宇航员的声音,此时他随同轨道器和返回器正在月球轨道上等着我返回。按照指令调整之后,果然步行轻松多了。

终于,我看到了“广寒宫”,孤零零地耸立却显得极为耀眼。这是一座用最轻又最硬的钛金属建造的中国古典式建筑,宛若给月球戴了一顶银灰色的帽子,为空旷荒凉的“月海”增添了生机。别误会,我说的“广寒宫”可不是嫦娥居住的地方,而是中国科学考察站,也是月球上唯一一座人类建筑。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建筑前的旗杆上“飘扬”——因为月球上没有风,科学家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制作了五星红旗,可以一直平展展地挂在旗杆上。月球上有摄氏度的温差,宇宙中又有那么强的电磁辐射,想建造一座避免失重的建筑和展开一面国旗谈何容易,科学家为此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!

建筑是密封的,科学家给它取名为“月球植物生长栖息环境”。原来,年随“嫦娥四号”登陆月球背面的一个高度密封的抗压容器中生长出一株植物嫩芽,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培育生物生长的实验。科学家随后从“嫦娥五号”带回的土壤中发现,月球不适合植物直接生长,于是通过“嫦娥六号”“嫦娥七号”分批把地球土壤和植物种子带到月球,同时建造了这个密闭式生态环保系统的建筑,保证氧气和水自给自足。建筑外的语音系统介绍,在里面,粮食、蔬菜、果树等农作物种子一边晒着月球的太阳,一边呼吸着存储罐里的地球空气,在饱含水和养分的生长滤纸上努力发芽、生长,头顶上的相机会时不时“咔嚓”一下,发给地球的科学家们瞧瞧它们在月球上成长的样子。

宇航员下达了返回的指令,轨道器和返回器顺利地完成对接。从太空中再次看到蓝色的地球,我想,等科技更发达了,能一日往返地月了,我会到月球工作,在地球生活。因为我是个“月球迷”,但月球上没有嫦娥、没有玉兔,中秋节的月球显得那样孤独又寂寥。中秋节,还是在地球好玩!

指导教师:刘岩

一次见报经历,一次成长磨砺。每一次成功的背后,都包含无数的汗水和努力;每个热爱写作的孩子,都有一颗丰富的心。对于这样的经历,我们的小作者、家长、教师会说些什么呢?

小作者感言

作为一名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小学生,很荣幸自己的习作能被《今晚报》刊登,感谢《今晚报》为我提供了这个成长进步的机会。“智如泉涌,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。”我的作文能被刊登在《今晚报》上,首先要感谢班主任刘老师,是刘老师培养了我良好的写作习惯,教给我丰富的写作技巧。在平常的学习中,刘老师推荐我阅读中外名著,鼓励我写读书笔记,积累佳句美文,这对我的写作水平提升有很大帮助。

此外,我还要感谢杜记者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的耐心帮助和悉心指导。她指出想象文的写作既要有幻想,又要结合现实,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这一次我的习作见报,对我是很大的鼓励,今后我会继续努力,笔耕不辍,以更多的佳作为学校和老师争光!

家长寄语

此次张柏诚的习作能有幸被《今晚报》刊登,这是报社对孩子的极大认可和鼓励,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。这种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写作热情和探求新知的积极性,为他日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张柏诚从小就喜欢看书,他的书架上是各种版本的中外名著。广泛的阅读不仅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,开拓视野,还启迪智慧,陶冶情操,培养了良好的品德,让孩子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小少年。

张柏诚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升,最应该感谢的是他的语文老师——刘岩老师。刘老师一直鼓励孩子大量阅读,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,并建议孩子坚持写读书笔记,积累好词佳句,同时分享优秀文章让孩子品读,这让孩子养成善于积累和搜集写作素材的好习惯。每次习作之后,刘老师都耐心地给他指导,让他不断修改完善,几经研磨才能定稿。一篇篇习作的积累,对孩子无疑是一种锻炼!

同时,感谢《今晚报》杜记者的辛苦付出和悉心指导。杜记者指出想象文的写作不能脱离现实,动笔之前一定要查阅相关数据和资料,这样才能做到既“脑洞大开”又“有理有据”,让孩子获益匪浅。总之,感谢学校和《今晚报》为孩子提供宝贵的展示平台和成长机会。在此,祝福西康园“润满四季,暖育桃李”!祝福《今晚报》越办越好,再创佳绩!也希望张柏诚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志存高远,持之以恒,不懈努力,勇攀高峰,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!

刘岩老师点评

首先,祝贺张柏诚同学的文章被《今晚报》发表,这是柏诚辛勤耕耘而收获的果实。

这篇《在月球过中秋》立意新颖、构思巧妙、想象奇特。小作者对月球、对中国科学考察站进行了细致又独到的描写,语言准确、严谨、科学。

写作时,柏诚也遇到了瓶颈——想象作文的情节不免落入俗套、脱离现实生活。交流中,《今晚报》的杜记者给予了孩子细致入微的点拨与指导:想象作文不仅要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,而且要依托现实生活,查阅大量资料,这样才能使文章既神奇独特又合情合理,也才能提升文本价值。正是因为杜记者不厌其烦的指导与逐字逐句的打磨,这篇文章才最终完稿并发表。

未来,我校会继续鼓励学生向《今晚报》小作文专栏投稿,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。西康园的各位“暖少年”,请你做一位生活的有心人,拿起手中的笔,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,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,以文采添秀色,让金秋的西康园溢满书香!

撰稿:刘岩岩

校对:石彦然

审核:陈蔺蔺

版面编辑:杨东臣

欢迎订阅“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小学”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1xbbk.net/bbfz/19385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
    冀ICP备19027023号-7